原著中有关公的名字 (原著中有关公挪磨盘这个场景吗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
三国英雄传之关公,原著中有关公挪磨盘这个场景吗?
有啊。
张飞把肉吊在井里并在井口放上一个大磨盘。关羽听闻路人数如此如此,就搬掉磨盘把揉取出分给众人宇文成都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哪个武将?
这个问题有些棘手,因为《隋唐演义》中的大将与《三国演义》中的大将很难找出可比性。比什么?比武功吗,这两部小说中大将的武功设定显然不是同步进行的。《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更贴近现实,让人愿意相信;《隋唐演义》中的描写有点天马行空,夸张到了只能唾沫飞溅地去谈论而没有任何人会去当真。
比喻:李元霸的大锤800斤,谁信哪?即使是宇文成都使用的凤翅镏金镋也400斤,说说罢了,谁也不会相信。所以,谈论《隋唐演义》大将的武功,从艺术的角度、从武学的角度乃至从事物发展规律的角度都无从谈起。只能从数学的角度来探讨了。小学生把它当做计算题,计算一下谁的力量大,倒是未尝不可。
如果非要从《三国演义》中找出一个相当于宇文成都的人,从数学的角度也没有办法解决。那怎么办?这个问题就无从下手了?我绞尽脑汁,想到了从一个方面来解答这个问题。那就是:从武将的战场成就和江湖地位来穿凿附会地比较一下吧。
那么,宇文成都在《隋唐演义》中的江湖地位是排名第二。《三国演义》原著中没有武将的排名,实际武功天下第二的人是吕布。
但是有人肯定会说:
“吕布不是天下第一吗?怎么成了第二了?”问得好,吕布实际在江湖中就是第二。第一的是兀突骨大王。兀突骨大王身高两丈,骑大象出战,平时以生蛇猛兽为食,力大无穷,请问吕布能打得过兀突骨大王吗?要知道,兀突骨大王出场的时候,赵云、魏延、王平、张嶷等数员大将连靠近兀突骨大王都不能。这些大将在兀突骨大王面前就是不堪一击。所以,从江湖地位上来看,兀突骨大王就相当于李元霸;毫无疑问,吕布就是相当于宇文成都的人。李元霸的武力值比宇文成都超出很大,可以秒杀宇文成都;兀突骨大王也比吕布超出很远,也可以秒杀吕布。所以,可以和宇文成都同日而语的只有吕布了。
在《隋唐演义》中,宇文成都多次被群殴;在《三国演义》中吕布也多次被群殴。这一点他们也十分相似。
宇文成都被严重群殴有两次:
第一次、秦琼闹花灯时,在京城群殴宇文成都。
秦琼到京城出差,赶上元宵节,顺便带王伯当、齐国远、柴绍、李如珪看花灯。结果,他们因为打抱不平杀死了调戏良家妇女的宇文智极。秦琼一锏打死宇文智极,为民除害,被宇文成都阻杀。秦琼等五人群殴宇文成都,秦琼打了宇文成都一锏,宇文成都用流金镗一碰,秦琼就虎口流血,不敌宇文成都。他们五人被宇文成都秒败,只好借放烟雾弹逃离现场。
第二次:伍云召三兄弟群殴宇文成都。有点酷似三英战吕布。但是结局却大相径庭。
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兄弟是《隋唐演义》中排名第四、五、六的三条好汉。他们个个武艺超群,少有对手。伍云召曾经在南阳关单人独骑杀入敌阵,一战杀死隋朝大将三十多人,犹如砍瓜切菜一般。其当时的场景颇似赵子龙大战长坂坡。雄阔海和伍天锡两人大战半个月不分胜负,武功均不在伍云召之下。就这样的三员大将,竟然打不过宇文成都一个人。这简直不可思议,也是《隋唐演义》的夸张手法之一。但是正是因为它夸张得太离谱了,太违背常理了,所以人们对《隋唐演义》的喜爱程度就远逊《三国演义》。
《隋唐演义》这种说法术不是法术,说武功又超越武功的夸张手法,就没有人愿意相信,而达不到像《三国演义》一样,在茶余饭后被人们广泛地津津乐道的热度。
吕布被群殴的两次。
第一次、在虎牢关,被刘、关、张三兄弟群殴。
这一场群殴太过家喻户晓了,我也不必胶柱鼓瑟了。结果就是吕布被打跑了。
第二次、是在濮阳城,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将群殴吕布。
结果也是吕布被打跑了。
吕布的两次群殴均以狼狈逃窜为结局,似乎更符合逻辑。而宇文成都打败了伍云召三兄弟联手就有点太过扯淡。宇文成都的武功比伍云召三兄弟联手还要高出那么一大截;李元霸又比宇文成都高出几个档次。请问,李元霸还是一个正常的人吗?所以,在《三国演义》中只有兀突骨大王的变态形象才可以与李元霸相提并论。
如果以绝对值来比较,吕布的方天画戟才不到一百斤;宇文成都的凤翅镏金镋却是400多斤,恐怕吕布的兵器与宇文成都的兵器一触即飞,根本无法交锋。
但是,如果以宇文成都当时的战场成就和江湖地位,恐怕吕布到和他有得一拼。宇文成都是李元霸不出,他就无敌于天下;吕布是只要兀突骨大王不出,他也可以无敌于天下。
他们虽然都是武将,但是要真的一决雌雄,还必须抛开武功的高低。我们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对他们进行分析评估和比较。这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曲径通幽”吧。
三国24名将之中的4个张姓名将?
其实三国时期的历史,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岁月中并不算特别出众,远的不说,就隋末唐初的那段岁月,如果真的深究起来,也是丝毫不亚于三国时期。然而,因为三国时期的历史有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做背景,所以其知名度在我国历史上几乎远高于其他时期。三国时期时期的历史除了尔虞我诈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吸引大众眼光的要点,即有实力有能力的名将层出不穷。
目前公认的三国时期名将,有二十四位之多,他们分别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 黄许孙太两夏侯(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渊),二张徐庞甘周魏(张辽、张郃、徐晃、庞德、甘宁、周泰、魏延),神枪张绣与文颜(张绣、文丑、颜良),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二十四位名将中一共有四位张姓,分别是张飞,张辽,张郃,张绣四人。那么如标题所说,这四位名将中哪一位才是最厉害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个人是有下面这几个看法,如果哪里说得不对,还请大家在评论区指出,谢谢。
第一位,毋庸置疑的张飞张飞字翼德,虽然只是二十四名将中的第六位,但因为桃园结义及,长坂坡一声怒吼而吓退曹营数十万大军的光荣战绩(夏侯杰更是被吓死),所以一直是在我们心目中以光辉伟岸的形象示人(正史上也是粗中有细)。但其实除了这些之外,张飞本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战绩,而且都是不亚于前面的几人。
这些战绩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这几件。虎牢关前吕布以一敌百,十八路诸侯所派出的猛将无一例外全部被其斩于马下。而此时忍无可忍的张飞单骑冲出,并手持丈八蛇矛与吕布战在一起。虽然说当时的张飞只是无名小卒,但因为与吕布交战五十余个回合都不落下风,所以也算是经此一役而扬名于诸侯之间。
再往后,刘备驻守小沛时,吕布引兵来犯,而此时的张飞依然单人出战,并将与吕布交战的回合数直接从五十扩张到了一百。不仅如此,张飞还曾与西凉的锦马超在葭萌关前大战一百二十个回合而不分胜负。至于马超的战力,想必也不用笔者做过多的解释,毕竟潼关前杀得曹操割须弃袍这件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其二,没有例外的张辽张辽之前是吕布的部将,与陷阵营的高顺同为吕布帐下的绝对猛将。关于张辽的实力,笔者先引用一句他人口中的评论,一向以高傲著称的关羽曾对曹操说道,张辽的勇猛不亚于自己的三弟张飞。张辽的出名点并不是以单枪匹马的破敌在先所著称,而是在指挥千军万马的同时还能兵行险着。
张辽的巅峰战绩为白狼山之战与两次合肥之战,在这三次大战当中,张辽的作用绝对称得上是曹魏基石般的存在。白狼山之战中,张辽带领于禁、许褚等人,大破乌桓军并临阵斩杀乌桓单于蹋顿。第一次合肥之战中,张辽抓住内奸并将计就计,直接将东吴大将太史慈以乱箭射死。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张辽在安排好大局后轻装简行,在与李典、乐进的紧密配合下,仅以八百人的小队便击破了孙权的十万大军,并差点生擒孙权。
其三,有些水分的张郃张郃能排在第三位,除了自身的勇猛之外,还是或多或少沾了曹魏阵营大将的几分光芒。张郃之前是袁绍手下的部将,官渡之战失败后,张郃投降曹操,并一路荣升至征西车骑将军官职。张郃一生中的高光时刻应该是与马谡进行的街亭之战(其他战绩相比前两位,基本拿不出手)。
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的高徒马谡因为是首次单独作战,因而一意孤行纸上谈兵,强行将军队安置在南山之上,并试图借用高处冲击低处的优势来打败曹军。然而张郃到了街亭之后一看地形,便直接让部队将南山上下的水源全部截断,并在山下摆好防守的阵型,直等马谡水源耗尽后徒作困兽之斗(结果不言而喻,马谡大败,街亭丢失)。
其四,被低估了的张绣张绣在《三国演义》中只能算是一个跑龙套般的存在,但事实上张绣的能力和实力丝毫不亚于前面的张飞或张辽。张绣早年跟随叔父张济为董卓南征北战,而董卓与叔父张济死后,张绣便割据宛城一带与荆州牧刘表结成了同盟关系。
再往后,曹操引兵攻打张绣,张绣因实力不济,便听从谋士贾诩的建议而投降曹操。然而张绣投降的当晚,曹操便纳张济的遗孀为妾,并多次在言语上羞辱张绣。不堪大辱的张绣又在谋士贾诩的帮助下连夜发动兵变,并一战而杀死了二十四名将当中排名第二位的典韦,及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说到这里,笔者再插两句关于张绣的题外话,张绣因为与曹操有深仇大恨,所以很多人都说张绣与曹操是不共戴天的敌人。然而后来张绣却再次投降曹操,并荣升至破羌将军加宣威侯(本人死后其子袭爵,然而没多久便被连坐处死)。
此外,更有意思的点在于,三国纷争时民间十室九空,所以很多侯爵的食邑都非常少,比如张辽、张郃等都没有超过1000户,而唯独张绣的食邑却高达2000户以上!
最后,关于“三国时期的二十四位名将中,有四位张姓,那这四位张姓谁最厉害”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看法如上文所说,即张飞毋庸置疑排在第一位,张辽毫无例外排在第二位,张郃则有些水分,排在第三位,被低估的张绣排在第四位。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太平御览》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有关关羽的故事有哪些?
关公的故事有:
1、桃园三结义:
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县张飞后院的桃园,结拜为异姓兄弟的桃园三结义。
2、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拜袁绍为盟主。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连斩盟军大将数人。时关羽以刘备身边马弓手身份出战,曹操热酒一杯,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随后,关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那杯酒还温热着。
3、三英战吕布:
华雄被杀后,董卓带吕布出战,果然“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之英勇,无人能敌。吕布正追杀公孙瓒时,张飞奔来,与吕布大战五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关羽又拍马赶到,关张二人又与吕布打了三十回合,仍然战不赢吕布。刘备又提双股剑助战,正所谓“三英战吕布”,观战的八路诸侯都看的呆了。吕布遮拦不住,吕布又凭借着赤兔马的飞速,安全撤回。
4、单刀赴会:
刘备吞并西川后,孙权向刘备索要荆州,刘备骗称分荆州一半,把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归还给孙权。而关羽不许,故孙权请关羽来赴会,欲在宴会上擒杀关羽。关羽只带周仓及八九个关西大汉前往,与鲁肃交谈未果。而吕蒙、甘宁见关羽一手拿刀,一手拉着鲁肃,也不敢妄动,故关羽安全回到荆州。
5、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辞别曹操,回归刘备途中,自己带着刘备甘、麋二夫人,一路上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洛阳,斩孟坦、韩福,过汜水关,斩卞喜,过荥关,斩王植,至黄河渡口,又斩守将秦琪。故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三国的武将真的会有百万中取上将首级的武艺吗?
正史中,三国的武将在两军对阵中取对方上将首级,只有两次,一次是关羽斩颜良,一次是黄忠斩夏侯渊。
这两次是因为关羽和黄忠有在百万军中取敌方上次首级的武艺吗?我们来看看这两战是怎么打的。
关羽斩颜良,是发生在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前期,袁绍命令大将颜良为前锋进至白马,围攻曹操的东郡太守刘延,以保证袁绍的袁军主力渡过黄河,曹操采用谋士荀攸的建议,声东击西,率军假意攻击延津,做出准备攻打袁军后方的姿态,迫使袁绍分兵延津,然后曹操虚晃一枪,令关羽与张辽回军白马,攻打颜良。
当时的颜良正在攻打东郡太守刘延,结果曹操的先锋关羽和张辽率军冲杀过来,颜良措手不及,掉转马头迎战曹军,双方的士兵混战在一起,颜良军由于准备不足,出乎意料,被曹军杀了个措手不及,混战中,关羽看到袁军主将颜良的麾盖,直冲过去,颜良有可能没看到关羽冲过来,也有可能看到关羽冲过来,但不敌关羽,然后就被关羽斩了首级,主帅被杀,袁军失去斗志,关羽提着颜良的首级,因此就无人敢挡,所以就有了史书上著名的那一句:
羽望见起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与其说颜良是被关羽在万军之中斩首,不如说颜良死于乱军混战。
再来看黄忠斩夏侯渊。
黄忠斩夏侯渊发生在汉中之战,刘备采用法正计谋,自阳平渡过沔水,驻军定军山,不顾夏侯渊有可能断其后路,而占领高处,夏侯渊与张郃率军出阳平关,与刘备争夺定军山,张郃在山脚东边,夏侯渊在山脚南边,而刘备在定军山上。
刘备派精锐猛攻张郃,张郃的些招架不住,夏侯渊就分了一半兵力救援张郃,这正好中了刘备的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之后刘备令黄忠趁夏侯渊修补鹿角(防御设施)时,猛攻夏侯渊,夏侯渊一是兵少,二是措手不及,在乱军之中,被黄忠斩首。
夏侯渊死于寡不敌众、措手不及,并不是黄忠一个人在万军之中斩杀。
三国时期的这两次斩首主将,都是在乱军之中,并不是武将凭着个人武艺在万军之中斩杀上将首级,那是不现实的。
战争从一开始,就没有过单挑的, 也没有武将凭个人武艺,在万军之中冲来杀去,斩杀上将首级,哪怕是神勇如千古无二的项羽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春秋早期的战争,都是两军对战,双方摆好阵势,再开始打仗,很有决斗的味道,但没有单挑,也没有一个人冲杀入敌军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那不是现实,那是电影。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就演变为无所不用其极,各种智谋、手段,怎么能打赢怎么来,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都是讲的如何打仗,这个时期的战争更加残酷。
到了三国时期,也同样是两军对垒,怎么能取胜怎么来,不讲章法的,胜利是战争的唯一目的,你个人武艺再高强,也是双手难敌四拳,而战争的过程,基本上都是混战,双方士兵杀在一起,勇者胜,也可能是靠谋略取胜,没有靠武将个人武艺取胜的先例。
而那种在百万大军中,武将取对方上将首级的事,只存在于电影、电视、小说、演义中,以至于让人类忘记了战争的残酷和打法。
本文地址: http://www.baiduxiaoshuo.com/article/ac98d0f2a7b144b634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