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曹操和界曹操有什么区别 (三国杀曹操和周瑜谁强 三国志战略版曹操刘备周瑜搭配)
三国杀曹操和周瑜谁强,三国志战略版曹操刘备周瑜搭配?
曹操为主帅,刘备为先锋,周瑜为后卫,这样的组合搭配比较顺畅。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纵横捭阖。他统一中国北方,进兵塞外,恢复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其功绩在三国时期无人能及。况且他长期担任东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行使中央政权,地位最高,当然为主帅。
刘备虽是一代枭雄,蜀汉之主。但在当时与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相比,仍为偏居一隅的小国,其威望、能力、影响力都无法与曹操相比,只能是在曹操领导下当先锋。
周瑜虽是东吴水军大都督,才智超群,胆识过人,指挥打赢了赤壁之战。但他毕竟是臣子,无论哪方面都无法与上述二位君主相比,只能干后卫。
诸葛亮的人物性格特点各是怎样的呢?
我们可以把这四位人物,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地位,工作带入到现代的职场中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青年才俊,琴棋书画无一不通,有“琴曲误,周郎顾”之说,相貌俊美,出身官宦之家,与东吴的大少爷孙坚从小交好,算得上是东吴的一个富二代。并且年少成名,二十几岁就拜中郎将,后官至大都督。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一个高富帅并且有才的精英,但是天妒英才,英年早逝。在演义中,周瑜给人的印象就是天赋异禀,恃才自负,心胸狭隘,善妒的一个人。作为东吴的CEO,他长管理,年纪轻轻就能够凭借高超的政治手腕,将一众老将管理得服服帖帖。他战略眼光长远,力排众议联蜀抗曹。但是在吴蜀联盟中,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始终郁郁不怀。作为CEO来说,他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作为同事来说,心胸和格局较为狭隘。
然后是鲁肃,演义中的鲁肃在东吴任赞军校尉,根据他所做出的业绩,可以理解为他是东吴集团中综合行政部兼公关部部长。对内管理军队物资,发展兵源,扩充军队实力,外联结刘备集团,斡旋各方人物,与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好的朋友。每当吴蜀联盟出现裂隙或者问题,他都会及时地出现。在职场中来说,鲁肃是一个典型的职场老好人,但其实忠厚只是他的表象,高情商才是鲁肃的真实本质,才是在职场中的立身之本。
然后是诸葛亮,诸葛亮也能算得上是年少有为,二十七岁出山辅佐刘备,任蜀汉集团的军师、丞相。诸葛亮容貌甚伟,长得也是又高又帅,精通政治、军事、书法、文章、发明等等,算是一个全才。他善于包装营销自己,躬耕陇亩卧龙之号却名声在外;他战略眼光独到长远,隆中已三分天下。在工作中,他作为巴蜀集团的CEO,与周瑜不太相同,他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正是这种事必躬亲的态度,他一个人把所有的事都做完了,也间接造成了后继无人的局面。诸葛亮还有一个特质就是忠诚,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一个ceo,他执行能力强,工作态度尽善尽美。作为一个领导者来说,过分的完美主义导致了团队建设不力。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成功的创业者。他为人处世,变幻无常,他时而宽宏大度,时而严苛暴戾,时而乐观豁达,时而阴暗刻薄,时而坦率单纯,时而猜忌多疑,多种人格集于一身。作为创业者来说,他性格坚韧,随时都保持的旺盛的战斗欲望,不气馁于失败,不满足于一时之成功。作为职场大boss,他知人善任,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并且人格魅力超群,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团队凝聚力。因为曹操至死没有称帝,他可以算得上是纵观整个三国最强的CEO。
三国武将谁第一?
关于三国英雄武功排名,从来就听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的说法,也就是说以上前六人是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的,吕布因独战三英而成名位居英雄榜榜首;细品三国,本人对上述排名生疑,真正的武功排名并非就如‘一吕、二赵、三典之说。
先说吕布,此子出道时先随丁原后从董卓,于虎牢关前初战斩河内大将方悦、穆顺,次战又伤孔融大将武安国,败公孙瓒;时有张飞出马大战布五十回合不分上下,关羽见之舞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来夹攻吕布。三匹马丁字儿厮杀。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这三个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八路人马,都看得呆了。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后又有于禁乐进双战吕布不住,可见吕布真一流上将也。但吕布真的就是武功排名第一吗?未必!公可见,吕布是败于三英,而非胜也。刘备手中双股剑不过小卒之能,既使不上阵关张亦能胜布,不过吕布当败之际又有刘备出战,而全了“三英战吕布”之说。吕布也因战三英而成名,而后段又有张飞与吕布在小沛单挑,二人战一百回合不分上下,可见,吕布在百回合内并不能奈合张飞;如将三英战吕布中张飞和吕布换一下角色飞亦能敌吕布关公及小卒刘备诸合不败。而张飞在徐州鞭打曹豹,豹趁飞醉引吕布之军夜夺徐州,又有‘张飞此时酒犹未醒,不能力战;吕布素知飞勇,亦不敢相逼’之文,可见张飞吕布武功实在伯仲之间,吕布不敢小靓张飞。后吕布于濮阳战曹操时,有操之上将许褚出战,二人战二十合不分上下。布同张飞几番大战未分胜负,同许褚未见高下可见吕布并非绝无对手。
名将马超出战次数不多,但却令敌闻风胆寒,许褚张飞均欲以战胜马超为荣,可见超成名已久。张飞两战马超,深曾挑灯夜战马超未分胜负,许褚也二番裸衣战马超未分上下,从超与许褚、张飞的各两番大战未见胜负可见其武功之强。许褚出道前曾大战名将典韦百余合未分上下,韦乃当时曹军中武功最强的旗帜人物,曹操见褚强乃设计收之。许褚与名将徐晃两番大战均到百合未见胜负。从上述将官相互交战史不难看出张飞、马超、许褚、徐晃、典韦同吕布乃同一档次之将,相互间武功可划等号,差距甚微。
三国人物中,其作者独喜关羽,出道时就特意提关公所铸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而对张飞等上将兵刃重量却鲜有提及。而后又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之杰作,关公死后仍有玉泉山显圣骂孙权追吕蒙,头自匣内“须发皆张”惊倒曹操之段,可见关公实是三国演义内一宠儿。关公武功虽是上乘,有斩华雄、颜良、文丑之功,但华雄实乃二三流之将,华雄于虎牢关前斩的愈涉、潘凤等将皆无名之辈,十八路军首领袁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而当时第十三镇诸候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名将马超也未至,许褚、徐晃、赵云、典韦等诸多入流高手均未露面,可见十八路诸候实力均有所保留,并未携家底倾巢出动,因而才有了吕布华雄猖狂论,也才便宜了初出道的关公;那么关羽武功到底如何呢?当年刘备斗袁术时,术之先锋纪灵出马直取刘备,关羽大呼迎上,与纪灵大战三十余合未分上下,而两军再战时张飞与纪灵斗不到十合便大吼一声刺纪灵于马下,可见张飞武功胜于关羽。关自己也对曹操说,吾弟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关羽还有一致命弱点就是不擅避弓箭,三国书中多次提到关公被箭所伤,黄忠曾感其恩而箭中其盔缨而不杀羽,庞德曾以弓箭伤其臂,关也曾被曹洪手下士卒毒箭射伤历史,而后才有了华佗为其刮骨疗毒一文;可见关公并非真正完美。再说其在白马坡斩河北名将颜良时,书中写道:颜良连斩曹营宋宪魏续再败名将徐晃之后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注意,这里关公用的是“刺”而非“砍”,可见关公乃属侥幸偷袭得手,未与颜良正面争斗;若将刺客暗杀手段算在内的话,那么三国里最厉害的当属害死张飞的范疆和张达了,他二人趁飞睁目熟睡之时即取了飞之项上人头,名将张飞更是一点反映都没有。所以斩颜良不足以记关羽之能。诛文丑呢?书中交待,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可见,文丑因心怯才死于关手,那么名将文丑因何心怯呢?不外乎闻颜良死于关手才心怯,因颜良文丑犹如袁绍手下哼哈二将,颜良文丑实则正副手组合,良为正丑为副,从此文更不难看出文丑武功要逊于颜良,颜良是河北袁绍军中旗帜人物,文丑并不知道颜良死于关公之详情内幕,只道是争斗不过而死,因而未战而先心怯,可怜文丑其实是先死于自己心狱。文丑武功究竟如何呢?在文丑被关公斩之前为夺粮草同曹军反复冲杀并以一敌二迎战同时出马的张辽徐晃,箭射名将张辽落马,再退名将徐晃,文丑武力可见一斑。演义中第七回袁绍大战公孙瓒时书中言道,‘文丑策马挺枪,直杀上桥。公孙瓚就桥边与文丑交锋。战不到十余合,瓚抵挡不住,败阵而走。文丑乘势追赶。瓚走入阵中,文丑飞马径入中军,往来冲突。瓚手下健将四员,一齐迎战;被文丑一枪,刺一将下马,三将俱走。文丑直赶公孙瓚出阵后,瓚望山谷而逃。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瓚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瓚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瓚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瓚部下救军到,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瓚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本袁绍辖下之人。因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故特弃彼而投麾下,不期于此处相见。’可见文丑在败公孙瓒再杀一将退三将基础上仍能同赵云斗五六十合而不分胜负其能非小。
比文丑更可悲的就是被视为旗帜人物的河北名将颜良,在遇上关公前曾不到三合杀吕布旧将宋宪,交马一回斩宋另一伙伴魏续。曹操手下同虎痴将军许褚齐名的名将徐晃在其面前二十合便败归本阵,令曹操诸将傈然,再无将出。徐晃能同战吕布马超未见高低的许褚战成平手,还击败过臂上有伤的关公实乃三国中武功一流人物,竟在颜良面前二十合便败北,能在二十合内败徐晃的在三国中实无二人,令曹营“再无将出”的在演义中也无另人,可见颜良武功之强乃超一流。况三国演义中初提颜良就冠以河北名将之称,可见颜良身经百战,成名已久。不同吕布、张飞、赵云等出道时现打现拼方显名;赵云初出道战文丑时也提及原在袁绍手下,而后投公孙瓒,而文丑在初战时却不识原在同帐为将的赵云,证明颜良文丑在袁绍手下地位如日中天,赵云不过是配角,根本没有施展的空间,因而改投别主。可惜颜良错保了成不了气候的袁绍,再加三国作者对关公的宠爱,以致于让名将颜良过早地做了‘正面人物’关羽的刀下鬼。三国演义是站在拥刘反曹的角度写的,对刘备的结义兄弟多加赞墨也就不足为奇。
常胜将军赵云是三国中典型的一流高手,也是读者最为喜爱的人物,他从出道以来未偿败迹,据统计在三国一书中,云共挑五十余将,并有于长板披只身杀入曹军七进七出的美谈。赵云威名显赫,初出道时即能同文丑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提起赵云威摄力值可见一斑,曾有人将关羽与赵云对比:,《关云长单刀赴会》中,“吕蒙、甘宁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被所伤,遂不敢动。”,吕蒙、甘宁怕的是误伤鲁肃,并不怕手提大刀关羽。《诸葛亮大哭周瑜》中,周瑜部将皆欲杀之,因见子龙带剑相随,不敢下手”,诸将怕的是带剑相随的赵云。赵云和许褚交手后,赵云旬日搦战,许褚不出;长板曹操要生擒赵云,许褚徐晃也皆大气不出。关羽和许褚交手后,许褚却扬言要生擒关羽。关羽和张辽交过手,称张辽的武艺不在自己之下。赵云独斗张辽、于禁、李典,等刘备跑远才全身而退。曾战败过关公的徐晃,即使有张邰在旁,也根本不敢和赵云交战。曾公开侮辱或小看关羽武艺的有三人,袁术、荀正、秦琪。公开侮辱或小看赵云武艺的没有。关羽处于颠峰期时,扬言要生擒关羽的有许褚、蔡阳,杨龄。赵云处在颠峰期时,没有人扬言说生擒赵云。当面敢说要生擒关羽的有夏侯惇、蔡阳、庞德,当面敢说要生擒赵云的也没有;由比较而言,赵云武功在实质上高过关公许褚等辈,乃三国中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老将黄忠以善射闻名,于长沙战时,其手中滚龙刀战关公一百回合不分上下,忠因感关公之恩而只射其盔缨不伤其性命,可见其能。但黄忠之能比赵云文丑则逊之,请看书中第七十一回:黄忠于北山胁斩夏候渊之余威引军欲烧魏军粮草,被张邰徐晃围困不出;赵云于外围连挑二将杀入北山重围救之,云大喝一声,挺枪骤马,杀入重围,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张邰、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云救出黄忠,且战且走;所到之处,无人敢阻。从上可见,张邰徐晃见黄忠乃敢降之,令忠弓不能用身不得脱,见云则弃战慌撤急避。黄忠弓箭虽强但也非独步三国,当年亦有吕布辕门一百五十步外射中戟之小枝、太史慈箭钉敌将手于城上护梁。这里单说赵云之箭技,书中第四十九回,孔明借东风毕由赵云引舟接之,吴将丁奉徐盛引军追至江边,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而无篷,只顾赶来。看看至近,赵云拈弓搭箭,立于船尾大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如何来追赶?本待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赵云能于飘摇不定的江船中射断追船上篷索,可见其箭法神通不逊于黄忠吕布等。由此而见,黄忠之能不及常胜将赵云。再看,文丑战张辽徐晃二将时从容箭射张辽落马而再退徐晃,同是大将徐晃,大将张辽与张邰武力相仿,文丑对之游刃有余而黄忠则非赵云救则不能出,可见黄老将军与文丑比亦有差距。
除上述主要人物外,三国中一流猛将还有逐虎过涧的典韦、箭伤关公的魏将庞德、失目啖睛的夏候惇、马超之弟马岱、脑后生反骨的魏延、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及出场次数极少的小霸王孙策及箭钉敌手的太史慈等等。这些英雄人物皆武功盖世,相互间所差不过毫厘,实难分出伯仲,那么谁是王中之王呢?依愚所见,真正的王者应是短命早逝的河北名将颜良,以其二十合即败徐晃的骄人战绩非旁人所能敌,吕布、赵云鼎胜时期独时间内战不下许褚,可见吕、赵等人亦不能在二十合内解决与褚武功平齐的徐晃,由此可见颜良武功确在众人之上。除颜良纯超一流水平外,其次当属能独斗张邰、于禁、李典不败的名将赵云,因张邰、于禁、李典三上将组合定能胜关公张飞加小卒之能的刘备组合,况云战三将不败,布则落败于三英,所以赵云排名吕布之上,再往下才是吕布、文丑、张飞、马超、许褚、典韦、徐晃等人,吕布独有战刘关张经历可排名其三,文丑斗张辽徐晃二将而射张辽于马下可排于四,其余张飞、马超、典韦、徐晃、许褚等再难分上下,可齐名之。所以,依愚所见,三国英雄武功排名应是1.颜良2.赵云3吕布4.文丑;张飞、徐晃、典韦、许褚、马超、等略后;至于名将关羽实乃一流半人物还要排在黄忠、庞德之后。
郭嘉在三国众谋臣中排第几?
郭嘉在三国众谋臣中能够排名第几呢?
个人认为能够进前十,为何?且看我详细讲来!
郭嘉的过人之处展现在于他善于洞察人心,并以人性为基础来谋划术法。
慧眼识人一、郭嘉的第一个主公不是曹操,而是袁绍。本来兴致勃勃欲投效袁绍一展抱负的郭嘉在详细了解袁绍的为人后,发现袁绍这个人虽然效仿周公礼贤下士,然而只得其皮毛,未得其精髓,根本不懂得如何使用人才,使手下各得其位。这样的人是无法拯救国家,力挽狂澜,建立霸业的。
于是从此离开了袁绍。就这样,郭嘉一直赋闲了六年。
直到建安元年(196年),恰逢曹操的谋士戏志才去世,荀彧便向曹操推荐了郭嘉。二人见面后,共论天下局势,相见甚欢,可谓鱼如得水。
二、建安三年(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郭嘉认为曹操如今势弱,周围强敌环绕,正需要招揽人才的时候,而刘备素有英雄名声,如果冒然杀害前来投靠的刘备,只会得一杀害贤士的恶名,使得天下有志之士敬而远之,不敢前来效力。正所谓除一人之患,而危害其四海声望。
那么怎么处置刘备呢,郭嘉认为刘备虽有人主之志,但如今依附于曹操,如同砧板上的鱼肉,待人宰割,只需要软禁,待得时机一到除去刘备也不迟。
展现才能,屡献奇谋一、十胜十败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写信羞辱。为了鼓励曹操,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
第一是“道胜”:袁绍作为世族军阀,礼仪繁多而杂乱,为其形式所羁;曹操“体任自然”,因时因事而制宜,“道”高一筹。
第二是“义胜”:曹操“奉顺以率天下”,顺应历史潮流,合乎道义。
第三是“治胜”:郭嘉以深刻的眼光分析历史和现实,认为汉末大乱是统治者“政失于宽”,而袁绍以宽济宽,所以无以御下;曹操“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宽猛相济的治理措施是切合时要的。
第四是“度胜”:袁绍外表宽厚而内心多猜忌,任人唯亲戚子弟;曹操则“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在气度胸襟上胜过袁绍。
第五是“谋胜”:袁绍临事无策,优柔寡断;曹操机警果敢,“应变无穷”。
第六是“德胜”:袁绍沽名钓誉,喜受吹捧,“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曹操以诚待士;“不为虚美”,讲究实用,刑赏必诺,“与有功者无所吝”,那些忠正而有远见的并且务实的士人“皆愿为用”。
第七是“仁胜”:袁绍怀妇人之仁,见人饥饿,恤念之情形之于表,而对于自己见不到的,则“虑所不及”。这不是政治家的胸怀。曹操对于眼前小事或有疏失,而对于天下大事则“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恩德施乎四海。
第八是“明胜”:袁绍惑于谗言,而曹操则明辨是非,“御下以道,浸润不行”。
第九是“文胜”:袁绍是非不分,曹操对于正确的“进之以礼”,不正确的则“正之以法”。
第十是“武胜”:袁绍用兵“好为虚势,不知兵要”,曹操则用兵如神,士卒有所恃,敌人闻而畏。
用现在的观点来看,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以此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二、计俘吕布
建安三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淹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三、指出袁绍的弱点,力劝曹操伐刘备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四、最不可思议的神机妙算,个人认为这是郭嘉最高光的分析。
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忧虑孙策会突袭许昌。郭嘉反而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果然孙策尚未渡江,便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
即便那个以弱冠之年仅率数百将士,横扫江东,建立大业,奠定三分天下基础的江东小霸王孙策照样在郭嘉的谋划之中,可见郭嘉的可怕。
五、隔岸观火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郭嘉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六、遗计定辽东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郭嘉建议曹操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料定刘备无法给曹操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曹操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
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那么郭嘉与诸葛亮、周瑜谁更厉害呢?
我个人有以下的看法:
郭嘉善于料敌先知,精于谋略,短于领兵作战。
周瑜长于排兵作战,又善于制定战略,如若周瑜不死,天下既有可能二分。而赤壁之战,一把火使得周郎名扬天下。
但是如若郭嘉未死,恐曹操未有赤壁之败。
诸葛亮无论内政,谋略,领兵作战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但若郭嘉,周瑜不死,恐诸葛亮很难崛起,并非说诸葛亮不如二人,而是势之所在。
当然如果说是在平等的实力下,我认为诸葛亮比较厉害,因为他是全能型的人物。
三人都是世之奇才,而且都有一个共同处,那就是君臣相知,遇到了能让自己发挥才能的伯乐。
三国演义里的周瑜一步三计?
首先要明确一点:小说不同于历史,小说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可以虚构,而历史只能实事求是,客观记载。
宋朝的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更赞叹他的军事才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何等厉害!
《三囯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在这一背景下,即使周瑜有满腹智谋,诡计多端也被正面人物的诸葛亮一一识破,到最后落得个“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的悲惨下场。
草船借箭,诸葛亮赢了;借东风,诸葛亮赢了;刘备招亲,诸葛亮又赢了,三比零,周瑜完败!
正是周瑜的屡次失败才衬托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地址: http://www.baiduxiaoshuo.com/article/fe30715a005ecf4c3826.html